时间:2022-12-18 16:31:18 | 浏览:1444
作者:陆迦陵
前一阵朋友圈的话题排序,前三位一定是:龙井、龙井、龙井~ 我在远在新疆的朋友的圈上,都看见在卖龙井茶,真心不知道这龙井是哪里来的? 我算了算,我有大概三四年没有买过龙井了,作为一个杭州上城区南宋皇城根儿出生的老土杭州人,真心不好意思,没有为带动本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过贡献。茶我是没买过,新茶年年喝,脸皮厚点没啥不好,可以蹭。我有个朋友年年搞“明前龙井撕逼大会”,有幸,今年我又去参加了,一晚上喝了10几种明前龙井,有核心产区狮峰山、翁家山、梅家坞、胡公庙的,也有安吉、金华、富阳,乃至于外省的。除了香气和外形还能分出点来,其它要是不揭晓谜底,我这张穷人嘴,真心没喝出多么大的区别来。
喝得俺晚上睡不着,早上起不来,心脏砰砰地跳,胸中的小鹿就快要撞死了~
一夜无眠乱愁搅,未拔白,起来撩骚。算了笔糊涂账
我家黄尚宫妈妈妮跟我讲过一件旧事:
先曾外祖父季冕公是龙井茶的拥趸,每年新茶上市头一波就要买。其时在1960年代末70年代初,杭州茶厂门市部最好的一级明前龙井,卖8块3毛几一斤。因为特级龙井门市部是买不到的,要当官的批条子才能喝上。先曾祖父季冕公每回带着家母前去,买两斤最好的一级龙井,只买2斤。剩下的要买很多半斤装的沱茶,那种就便宜了,最好的也不过2块3毛2一个。买一回喝一年。我曾经以思考哲学的方式思考过一个问题:我家太公不是喝不起龙井,为啥每年只买2斤?当时他的工资是270多块钱一个月,而那个年代普遍月薪平均只是38块6毛而已。我找到了3个答案,蛮有趣的,以后再说今不赘述。
下面,关键的糊涂账来了~
今年天气好,清明茶出得特别早,3月15、16号头一波龙井43号就上市了。3月27日前后,梅家坞、老狮峰、翁家山龙井,迎来了明前茶品质最佳的几天,那几天的价格(头采 二采,龙井43号)达到8000一斤,群体种、核心产区的部分地块还要更高。我们就不说了。
这意味着,如果参照我妈给我的数据,现代的人撇开其它生活因素,只是为了喝上一口跟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同等级的明前龙井。你的月薪应该要在36000元以上,才相当于当时普通工人38块6毛一个月的平均工资水平!!
何况,如今的梅家坞茶青拼配比在三七开,这是圈内人普遍都公开的秘密。
所以,为了喝上一口好龙井,你有什么资格?不!努!力!工!作!赚!钱!